北京城需要我们不断重读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7-04 00:00:00
分享

北京城需要我们不断重读

肖复兴于“读城:阅读北京——京版集团第15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讲坛”上发言。

肖复兴

世界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都会有伟大的作家为其写传、写史。像巴黎有雨果,都柏林有乔伊斯,芝加哥有德莱塞和索尔·贝娄。为什么?因为这座城市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北京也是这样一座城市。北京当然需要变化,需要发展,只是这些发展与变化,应是依托在北京城独有的历史与文化基础和背景的发展和变化。

北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北京,就是因为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是别的任何一座城市所不能取代的。对于我,阅读北京,是一件需要不断重复的事情。尽管我几乎一辈子都在读北京,但未能真正读懂它。

水绕前门,号称新发掘的三里河,成为前不久的一个新闻。古代确实有三里河,前门也确实有水,这条河是明正统年间为泄洪用的,从前门东侧的护城河开了一道口子,只是一条壕沟。在明史《河渠志》、清《顺天府志》《北平坊巷志稿》等书里都有过记载。这条壕沟从后来的前门火车站东侧的位置上往南流,那时候还有后河沿,然后流到西打磨厂,老百姓把这个地方称之为鸭子嘴。什么叫鸭子嘴?它这儿像鸭子嘴有一个分岔,往西流向孝顺胡同,往东流向长巷头条,然后才流到如今新三里河起点这个位置上。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修了外城之后,三里河已经没有了水,水波荡漾的三里河,只存在了不足百年。这以后才在干涸的河道上有了长巷头条,有了长巷二条、三条和四条这样顺着三里河旧河道蜿蜒而成的老街巷。前门地区的老街巷,都是在这之后明清两代逐渐形成的。三里河恢复的是明正统年间的旧貌,前门大街恢复的则是民国时期的前门大街……

我们每一个关心北京城的人,都希望北京城保留更多历史的、文化的遗存。因为保护了它,实际上是保护了我们自己的记忆,保护了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一份感情。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一再告诫我们的,北京老城区是保留着中国古代规制,具有都市规划的完整艺术实物。这个特征在世界上是罕见无比的。

因此,无论是读北京的人,还是写北京的人,读懂它是首要的;读懂它,都需要不断重读,重读包括梁思成先生文章,也包括我前面提到的明史《河渠志》、清《顺天府志》《北平坊巷志稿》等典籍,还包括侯仁之先生的《北京城的生命印记》、陈宗蕃先生的《燕都丛考》、李家瑞先生编选的《北平风物类征》等书。这些书会让我们更清楚看到北京城历史与文化的来龙去脉,从而明史以观今。

不断重读北京,是我这些年来的功课,不仅是为了写作《蓝调城南》《我们的老院》《八大胡同捌章》这几本书,更是为了不断加深了解认知北京城的感情的必需。苏珊·桑塔格说:最有价值的阅读就是重读。她强调了重读的价值与意义,指出了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读书方法。其实,无论读书,还是读人,或是读城,重读都是必须的,因为这是读懂的入门基础,是读懂的知识储备,是历史与现实之间有效的链接,既是相互链接的桥梁,也是彼此映照的镜鉴。

本期荐书人:肖复兴

《侯仁之与北京城》

朱祖希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侯仁之先生说:“知之愈深,爱之愈切。”这是一本让我们对北京城和侯仁之先生“知之愈深,爱之愈切”的书。

《刻在大门上的家风——北京门联集萃》

沙立功著 北京出版社

这是一本我渴望的书。北京的门联,不仅体现家风,更是北京文化的积淀,是北京历史活至今天亟待保护的遗迹残存。

《北京乎》

姜德明编 三联书店

关于1919年至1949年文人书写老北京的散文,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认真最值得一看的选本。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