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拉钩!81岁老人拆掉煤棚子
裘晓刚(左)与姚长根老人拉钩约定拆煤棚。
500多米长的小胡同,裘晓刚一天要走三四趟。自从当上了街巷长,算起来这样的路他已走了100天了,几乎一天也没有落下过。就是周末,他也要抽空儿来转上一圈儿,看看……因为,他是西城区广内街道的一名街巷长。
刚到下斜街口,就被居民拉住了
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个星期六。一大早,裘晓刚来了。斜挎着小包的他,被晒得黑黑的,刚到下斜街口,就被胡同里的居民拉住了。
“这儿的‘开墙打洞’封了,墙体今天能恢复完吗?”居民们七嘴八舌地问着。旁边,三四名工人正顶着大日头,往破损的楼体外墙补保温材料。因为开墙打洞,楼的一层外墙破损得挺严重,坑坑洼洼的。和居民聊完,裘晓刚走到楼前,用步子量了几遍。
“拆违刚留出的空地又被机动车当成了停车场,有的车靠居民窗户太近。下周得争取先拉个围挡隔一隔,等窗前的绿地建成就好了。”
边往街里走,裘晓刚边介绍:这里的下斜街、感化胡同等三条街是一处平房与楼房交错的老城区。几个月前,还是违建林立,尤其是平房院家家户户的小煤棚,把路占去了三分之一,又乱又不安全。如今好多了,就差街面上的十几个煤棚和门脸房没拆了。这些天,我们都跟户主谈好了,很快就会统一拆除。
我们拉过钩的,我可是把煤棚子拆了
说着,已走到了感化胡同9号院门口。“你来啦,我给你拿凳子去,在这坐会儿……”乘凉的老大爷说。
“不用了,我就是来看看,街坊们有什么事儿。”裘晓刚说。老人举起弯起了小指的左手。“我们拉过钩的,我可是把煤棚子拆了。”这位老人叫姚长根,今年81岁了,从前做过八级钳工,一直生活在9号院里。
回想起当天拉钩的情景,裘晓刚记忆犹新。那是5月9日,统一拆除感化胡同的煤棚。前面进展很顺利,可到了最后,姚长根老人却坐在了自家的煤棚前。我们没有急着拆他家的煤棚,而是改拆旁边的一处违建。看着旁边的违建被拆除,姚大爷坐不住了,转身回到了屋里。
“我不是不想拆,但我的煤棚还有用,能不能等我把它卸下来。”跟进屋的裘晓刚和社区党委书记刘金荣,听老人唠着。
“您看这要是自己拆多费劲呀,今天我们这儿有工人,帮您把棚里的东西搬了,拆掉棚子。”
“那得您亲口答应,完好地拆下来才成。” 这时,老人伸出手说,我们拉钩吧,拉钩我就让拆……
开始拆煤棚了,前面拆一个煤棚也就一两分钟,可把姚长根老人的煤棚要完整拆下来,几个工人却干了近两个小时,老人终于满意了。
感谢街巷长,终于要住进有门牌号的新房了
胡同里已拆掉的煤棚留下的斑斑痕迹还在,可胡同里的路却宽了很多。50多岁的李明(化名)盯着一处白墙,看了很久。
从小就住在这里的李明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这儿是工厂的存料区,后来盖起了防震棚,然后越盖越多。那个白墙处,就是他家的防震棚改的,老母亲生前还住过。几十年了,但违建早晚也要拆,我带头拆了。”说着,李明眼里已含满了泪水。
“这一条街我家最困难,我拆了,其他住户也就跟着拆了。再说,这些煤棚也没什么用了,里面存的破烂早该扔了。拆了,门前还干净了。”住在一号院的薛燕清说。
前一段,他带头拆了自家的三个煤棚子。他说要感谢街巷长裘晓刚。晓刚给他解释了廉租房的政策,并帮他进行了申请。终于要住进有门牌号的新房了。
一个上午,500米长的一条小街,走走停停,了解情况,回访住户,还没走完,已快11点了。裘晓刚说,他一会儿还要再去下斜街。这胡同里的事,又细又碎,可都与街巷长有关,我们都要帮着,能管的管,不能管的也要帮着问问谁能管……
“感化胡同很快就会大变样的。”裘晓刚说。
本报记者 龙露 通讯员 张海涛 J029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