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样上榜人物高凤林:站在巅峰之上的中国技师

作者:王薇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07-03 07:01:00
分享

高凤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员工、高凤林班组组长。作为一名航天特种熔融焊接工,我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颗“心脏”——氢氧发动机喷管,都是在他手中诞生。发展航天,火箭先行。他作为一名普通航天人,几十年如一日,用勤勤恳恳的工作,为我国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到我国火箭发射总数的近四成,助推了我国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上太空,大街上的广播中回响着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年幼的高凤林产生了疑问:“卫星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由此,航天在他的心中成了一个梦境。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后,为了回答儿时的疑问,高凤林报考了“七机部”技校,七机部是我国早先航天工业部门的简称。从此,高凤林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要掌握过硬的焊接技术,离不开辛勤练习的汗水。高凤林一面虚心向师傅求教,一面勤学苦练,吃饭时拿筷子练习送焊丝动作,喝水时端着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

上世纪90年代,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牵牛花的喇叭口,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组成,仅一根管子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台彩电,这些全部要通过工人手工焊接而成。全部焊缝长达近900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在首台大喷管的焊接中,高凤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凭借着高超的技艺,高凤林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

今后的日子里,高凤林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攻克多项难题。成功解决某型号发动机推力室生产难题,突破十多年未解决的技术瓶颈。提出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方法,解决长二捆运载火箭研制生产难题,保证了澳星成功发射。同时,他还大胆运用新的工艺措施,解决了国家863攻关项目中久攻不下的难关;在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中,他面对极其困难的操作环境,高空焊接,成功修复发动机内壁,避免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其他上榜人物

陈娟英,西城区法源寺社区居民。邻居田秀山妻子患病行动不便,女儿宁宁有精神障碍,担任社区志愿者和楼门长的陈娟英照顾他们已19年;不仅手把手地教她们做饭,还时常端去自家饭菜。在宁宁生病住院时奶奶带她看病换药和医生沟通,令医护深深感动。

陶雪莹、梁琦爽,二人均为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今年6月21日清晨,二人上班途中发现一倒地老人发生心脏骤停。梁琦爽即刻拍打呼叫,陶雪莹火速进行胸外按压。一段时间后老人有了自主呼吸,但梁琦爽认定危险未除,接替陶雪莹继续按压直至救护车赶来。当晚医院确认患者为急性心梗并抢救成功。

李兵,北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曾获得北京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汽车装调工第一名的李兵,编写了多部教材,培养技能人才700余名。十几年来,他完成多项车辆改装攻坚工作和市政府资助的“整车降噪”项目,率“李兵创新工作室”完成6项专利,先后为公司节约几千万元,在自主品牌试装及量产的过程中功绩卓著。

孔令俊,孔氏(北京)国际钟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立志打造中国顶级腕表品牌的孔令俊用4年时间做出了第一个表壳,3年后“孔式珐琅腕表”成为中国第一个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的民族品牌,并为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永久收藏。2015年故宫授权孔氏为长期合作伙伴。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微信公众号。文/本报记者 王薇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王薇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