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起势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作者:贾晓宏 来源:北京商报
2017-04-05 16:50:47
分享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传出后,这片定位比肩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的热土瞬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资本的躁动,炒房客的涌入,让各界对于新区会不会变成一场“造城运动”心存隐忧,期待更多政策的落槌之音。4月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全面解读了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蓝图,“雄安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的表述引人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则表示,对于雄安新区,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雄安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4月4日,何立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解读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何立峰表示,北京市人口已经达到2100多万,接近2020年2300万的人口调控目标,由此带来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是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缓解首都大城市病。另一方面,雄安也将成为河北新的两翼。何立峰表示,设立雄安新区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可以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共同形成河北新的两翼。

作为北京的两翼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雄安新区发展的七项任务中指出,要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4月4日,何立峰解读称,规划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端定位,集聚全国优秀人才,吸纳国际人才,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而天津的最新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京津两座城市都有各自的高端产业。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在按照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动规划和建设。雄安将如何与上述区域错位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可以说,雄安是首都副中心,通州是北京副中心,两者定位不同,格局也不同”,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来雄安将不仅承接更大体量的科研资源的迁出,也很可能在雄安新区设立国际实验室或全国性基地,一些地处北京的中央部署高校也可能搬迁至雄安新区,“中央级别高端的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金融产业和科教文卫未来或都将对接雄安新区”。

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看,雄安新区将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据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通知中明确了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其中“先谋后动,加快组织规划编制工作”被放到了重要位置,有关部门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何立峰指出,在雄安新区,要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要探索新区管理新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

在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方面,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支持新区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而在城镇改造方面,徐匡迪指出,新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定位,探索在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的新路。重点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做好现状传统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做好就业保障;统筹好移民搬迁和城镇改造,让搬迁农民融入城镇生活;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林子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