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淑玲 通讯员 柯南雁)近日,在小汤山特菜大观园内的一栋玻璃温室大棚内,今年20岁的毕运丽穿着白大褂,双手戴着蓝手套在为一串串番茄套夹。毕运丽的对面,是她的同班同学、今年22岁的王凤丹,尽管在28摄氏度的温度下两人都忙得满头大汗,但仍一丝不苟地寻找被果实压得欲折的番茄枝丫,再用塑料夹轻轻卡上……
这已是他们进入特菜大观园进行实训的第4天。该栋玻璃温室内,同毕运丽、王凤丹一样前来进行实训的,共有18名大学生。今年夏季,他们将从北京农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或大专院校毕业,在这里,他们拥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和称呼,就是“职业农民”。
讲起操作规范来,大学生刘清林头头是道,“像这个套夹子,目的是防止番茄枝被果实压折了,营养输送不过去,那么套夹子时,就要尽量靠近果枝根部。”
这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探索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模式。最近,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北京顺沿特种蔬菜基地为平台,与北京良农丰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重点就是将农业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引入园区,以番茄、黄瓜为主,开展工厂化的育苗、栽培,以及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专业化技术培训,让他们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实训为主。”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称,通过培训和考核的大学生将会被派往相关蔬菜基地进行服务。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