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求助三成通过“微预约”

来源:京华时报
2015-02-15 09:19:27
分享

旅客求助三成通过“微预约”

  036候车室客运员王琳娜送一位脚缠绷带的旅客上车。京华时报记者王海欣摄

旅客求助三成通过“微预约”

  王琳娜与一位盲人旅客沟通。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旅客求助三成通过“微预约”

  北京西站036候车室。京华时报记者王苡萱摄

一条人头攒动的18米通廊,一部专门为重点旅客开启、能直达站台的直梯,一段陪伴着北京西站100多趟列车鸣笛的站台路……12年时光,累计5万公里的路途,印满她的足迹,王琳娜,与她的旅客在一起。

冬日的北京,天尚未亮透,王琳娜对着衣帽镜正了正头顶上的铁路“大檐儿帽”,整理了肩章,准时出现在西站036重点旅客候车室,带着微笑,一如12年间的每个当班时的清晨或夜晚一样。

京华时报记者韩旭

软件之变

微博微信预约占三成

这天,王琳娜值白班。036值班室热线未断,她从到岗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超乎想象的忙碌。

要去安庆的一位方姓旅客患有脑血栓,需要多加关照;去往西宁的李先生腰椎爆裂骨折;乘坐K1453的小武行动不便需要轮椅;去往商丘的刘先生有胸椎病,送站时要注意;T167的杨女士需要一把轮椅……一个黄色的小本子,密密麻麻写着重点旅客的服务信息,王琳娜每天的工作,就要围绕着这个小黄本子开启。

在王琳娜记录的黄色本子上,大部分旅客都是到站后被客运员“搜索”到后而提供服务的。“以前通常都是到站后,列车员通知说哪趟车哪个车厢有位重点旅客,要我们派人过去接。”王琳娜说,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旅客会通过微博、微信预约接送站服务。“只要登录西站的微博或者微信,留下姓名电话和接送站服务的要求,我们就可以跟他联系敲定到站时间,第一时间就能上站台找到这些重点旅客。”

王琳娜介绍,西站开通微博、微信接送站预约服务后,很多做了手术或需要来北京救治的旅客都通过这一方式寻求服务,以这种方式获取服务的旅客已占服务旅客总数的三成以上。

硬件之变

车站增设无障碍电梯

“我正准备背着孩子上扶梯,一楼大厅的036客运员走过来问我们是不是需要帮忙,还找来轮椅,请我们走绿色通道进站上车。没想到服务这么好!”魏先生带孩子来北京治病后回银川,孩子因双腿残疾需要绑着硬邦邦的支具,不能独立行走。王琳娜安顿好他们后,又开始接待下一位旅客。

虽然仍旧是服务岗位,但12年来西站的点滴变化,王琳娜是最好的见证者。就拿旅客进站必经之路——那几十级台阶说起,对于腿脚灵便的旅客来说,无非是多走几步,但对于那些行走不便的旅客来说,却难如登天。

“以前我们没有无障碍的通道、没有直梯,无论是送轮椅旅客还是盲人旅客,都得顺着台阶,一步步往下走,特别慢不说,最重要是不安全。旅客心里急不说,我们都跟着提心吊胆。”王琳娜说,近几年火车站加装了很多无障碍设施,增设了从二层中央通廊直通地面的直梯,只要推着旅客顺着通廊找到相应的直梯,就能到达站台直接上车。

引进救护车级担架床

要去往呼和浩特的刘先生联系了036,说自己的家人刚刚做完手术,只能躺在担架上,王琳娜做好了登记。

“以前我们最犯难的就是抬担架,一些旅客刚做完手术或需要马上到医院救治,需要担架接送站,因为直梯的宽度不够,只能徒手抬着担架上下楼梯,如果是接站,抬着担架送上等候在外的救护车。不安全不说,还因为人手抬接送慢,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王琳娜说。

据她介绍,这样的难题在北京西站已经得到了解决。为了让这部分旅客在接送站时更安全更舒适,也为争取更多的救护时间,北京西站引入了8台救护车级配置的“担架床”,这样的“硬件装备”在全国的火车站来说都是绝对的“高配”,使用担架床后送旅客的时间从原来的20-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人物故事

12年5万公里帮扶路

“有困难找‘036’”,这句张贴在候车室墙上的服务口号,也是王琳娜和同事们对旅客的承诺。

作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北京西站日发送旅客最高曾达到26万人,客流淡季每天发送旅客也在13万人左右,周末每天可以达到16万人,“036”候车室每天迎送的旅客有万人规模。

“旅客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服务的内容、方法必须因人而异。”王琳娜在岗的12年,渐渐开始在工作中主动观察旅客、主动帮助旅客,学会了在服务病重旅客时安慰旅客、为旅客打气的服务方法。

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王琳娜和036的工作人员平时都主动观察旅客的需求,也尽力照顾每一位旅客的需求。比如,在036候车室内,除了设置的轮椅区、担架区域以外,还特别在距离036服务岗近的位置圈出了重点旅客候车区,盲人、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和母婴都在这个区域方便工作人员照顾。在接送站时,她所服务的旅客大部分都是患病或有残疾的,其中很多是来北京就医的,为了缓解这些旅客的精神压力,接送站的路途中王琳娜还会与他们唠家常,为他们打气。

“每册上可以登记200名需要服务的旅客,平均每3天会用完一本。但这只是我们提供服务的部分旅客名单,有很多旅客在接受服务时根本来不及填写册子。”王琳娜拿着手里的小黄本说。

曾经036的老师傅估算过,036候车室的客运员平均每个班要步行20里。而作为036候车室客运值班员的王琳娜每个班走的路只会比这个距离更长,12年算下来,她至少已经在这候车室到站台之间,步行了5万公里,比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还要长。

旅客的春运,用回家的车票和铁路的里程丈量,而王琳娜的春运,就在足下。

036品牌故事

036重点旅客候车室,位于西站二楼最明显位置,候车室宽敞明亮,设置了轮椅区、母婴区、重点旅客区等不同区域,候车室的客运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寻找有需要的旅客、登记旅客的需求、为旅客提供接送站服务。

说起036,站里的“老人”都知道这样一段故事。036这个数字最早出现在北京北站,拥有铭牌036的客运员李淑珍在北站窗口售票。原铁道部的老部长李森茂裹着大棉袄风尘仆仆地“微服进站”,跟售票员李淑珍说自己两天没有吃饭,也没有钱买票回家。

看着眼前这位大爷,李淑珍交班儿以后,给老人煮了碗热腾腾的面条,还自掏腰包给老人买了回家的车票。

老部长吃了面,心里也暖,抬头记住了李淑珍的胸牌号:036。回到部里后批示:这样的服务员是全路客运战线学习的榜样。此后,036就成了铁路的一面旗帜,温暖、热乎。

从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北站到21世纪的北京西站,经过40多年的变迁,036号胸牌从最初佩戴的客运员李淑珍,已经到了“第五代”王琳娜的身上。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