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实现“三通”模式全覆盖 5分钟即可通关

作者:李心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5-01-19 08:16:12
分享

早晨7点,珠海拱北口岸开闸放行,满载新鲜蔬菜的卡车驶入口岸,因符合“出口直放”,核对单证后,卡车即刻驶出口岸,奔赴澳门,为澳门居民提供新鲜蔬菜。从进入口岸到离开,全程不过10多分钟。

“采取直通放行模式后,口岸不再抽查货物,只核对单证。真正做到了货车随到随放,每车次可比原有模式节省15分钟。”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拱北办事处副主任刘勇说。

京津冀实现“三通”模式全覆盖

北京的一家出口企业,货物正在天津接受检验,“以前,作为北京的企业,我们只能在北京报检、检验检疫、放行。但北京没有海运口,走海运的货物需要先运到天津才能出口。货物到了天津后,天津检验检疫局还要按比例实施查验。我们再凭借北京签发的换证凭单到天津换发纸质通关单,然后办理报关手续。对企业来说,这实际上就是两次‘报检’,耗时耗钱。”企业的负责人说,现在质检总局推行“三通”模式,打破原来不能跨辖区办理业务的限制,“我们可以根据货物情况,既能在北京办理检验检疫各项业务,也可只在北京办理报检,到天津办理检验检疫和放行等业务,我们货品周转的成本就降低了。”

所谓“三通”包括“通报、通检、通放”。“‘通报’是指区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申报地点,实行区域统一的多点受理,集中审单。”质检总局通关司张玉堂介绍说,“‘通检’则是指在属地化监管的基础上,检验检疫机构对货物的检验检测结果,区域内检验检疫机构互认。而‘通放’是指经检验检疫合格的货物,企业可以选择区域内的任何一家检验检疫机构申领相关单证、办理放行手续。”

目前,辽宁、江苏、海南等地区已实现省内“三通”,京津冀也实现“三通”模式全覆盖,2015年长三角区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也将实现省际间“三通”。

通关效率提高,一天缩为5分钟

现在,对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公司来说,黄酒的出口时间比以往快2—3天,也不用再担忧因抽中口岸查验而延误船期,算下来,每年能为企业节省近20万元。而且,企业赢得了较为宽松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

这得益于直通放行,“出口直放即:除散装商品、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等少数商品外,区域内的出境货物经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后,直接放行,口岸除必要的风险监控措施之外,不再查验。”张玉堂介绍说,截至2014年12月底,京津冀区域内共实施出口直放货物4.4万批,货值30.19亿美元,为企业节省通关物流时间约65.92万小时。

在检验检疫“三通”模式下,按照“整体推动、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工作原则,质检总局重点实施了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检验检疫互认等措施,提高通关效率。

检验检疫互认也为企业节省了许多成本。现在,区域内任何一个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的相关工作,可以在其他机构作为申报或放行的依据,不再重复查验。2014年5月30日,华扬国际物流(大连)有限公司一批出口水产品获签全国首份跨机构、跨辖区检验检疫健康证书。“原来往返于不同检验检疫辖区至少1天的路程,现在只要5分钟。而且初步测算,以一年代理报检2000票跨辖区货物计,仅我们一家企业至少能节省成本2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王丽算了这样一笔时间和资金账。

多检如一检需建设信息化共享平台

“三通”方便了企业,却需要各检验检疫机构能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此时,信息化成了质检总局的薄弱环节。

现有的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启用于2000年,技术和系统的落后给检验检疫一体化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等工作造成了困难。若大动干戈地改造系统,费用高昂,若只进行微调,又满足不了业务需求。而新的信息化系统尚在测试阶段,还未上线。面对检验检疫一体化必须依托业务数据的大集中才能得以实施的局面,是等待还是另辟蹊径?对此,质检总局借助现有信息化系统,通过增加“外挂式”功能模块的方式实现部分功能。

然而,“外挂式”功能板块并不是长久之计。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潍平说,今年,质检总局要加快检验检疫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实现全国各级检验检疫机构网络互连、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以“三通”模式为代表的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除了解决企业二次“报检”的不便,提高通关效率,也是质检总局为推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提升贸易便利化而采取的措施。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加强了口岸局、内地局与内地局之间的协作,推动了检验检疫跨辖区协同执法监管,真正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未来,质检总局希望能实现多个检验检疫局如同一个检验检疫局,实现对企业来说“多检如一检”。

谈到今年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的目标,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要以区域质检一体化牵引质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探索推进全国质检一体化。”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