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肚冯"第三代传人逝世 被称为北京小吃主心骨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4-12-31 11:06:39
分享

冯广聚资料图

冯广聚的儿子们为他守灵

原标题:爆肚冯老爷子走了

“爆肚汤沸燃旧符,门框胡同引鸿儒。小食虬伏鲲鹏志,老骥惜别梦酒壶。

50多岁的时候,他重新操持起中断30年的家业;58岁的时候,他开始召集京城小吃的各路同伴一起创办了北京小吃集散地;他被称为老北京小吃的主心骨—冯广聚,爆肚冯的第三代“当家人”,29日晚离开了他的爆肚、他的食客、他的北京小吃梦。”

本报讯 10岁的时候,他入徒学习家传百年的“爆肚”手艺,50多岁的时候,他重振了断代30年的家族生意,80多岁甚至在几个月前,他依然在为振兴北京小吃而到处奔忙。

前天晚上9点30分,百年老字号“爆肚冯”的第三代当家人冯广聚先生因肺炎在宣武中医医院逝世,享年82岁。

昨天晚上老人众多的朋友和食客来到牛街对他进行拜祭。

治疗半年多他还是走了

昨天晚上,北青报记者在寒风中来到牛街。此时,在一座两层房间里站满了人,他们之中有冯广聚的家属,也有生前跟他一起为了北京小吃奔走的朋友。之前,冯老先生因脑溢血曾先后在天坛医院、广安门医院治疗了半年多时间,但前天晚上他还是走了。

冯老的儿媳妇说,冯老最后走得非常安详,“老人5月份住进了医院,昨天晚上9点半因为肺炎在医院去世了。”

曾花10年时间寻找小吃传人

昨天,北青报记者碰到了冯老生前的好友,同样是从事小吃的“年糕钱”第四代传人钱振波。回想起冯老生前的种种以及一辈子为振兴小吃奔走,钱振波唏嘘不已。

钱振波说,如果不是冯老多次找到他请他重新再干起小吃,他现在可能不会从事这个职业,“为了让小吃能够不断地传承,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极大的热情请出了很多小吃名家。”这中间有“羊头马”、“豆腐脑白”、“奶酪魏”。

让钱振波印象最深刻的是冯老请出“羊头马”传人的过程。当时爆肚冯开业没多久,“羊头马”的后代马国义上门来捧场,两人在一块聊起来才知道,“羊头马”传人的父亲与叔叔都已经过世,而这名后人在一家工厂上班,冯老劝马国义把家里的老手艺拾掇起来,重新开一家“羊头马”,但被拒绝了。

冯老没有死心,从1989年开始,他就经常去对方家串门,说服他们出来。这样的说服工作一直持续了10年。一直到1998年,他又跑到对方家里说小吃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这次对方终于动了心,冯老他张罗着租门面,终于“羊头马”开了张。

此后,年糕钱、月盛斋、恩元居、豆腐脑白、德顺斋、奶酪魏等的后人都一一被他找到。有的老字号在他的帮助下开了张。

钱振波说,除了请出小吃名家,冯老还创造了北京小吃登顶钓鱼台国宾馆,参加50年国庆盛宴的业绩,在他的努力下,小吃才得以登上了大雅之堂。

振兴小吃是老人一生的愿望

冯老去世后的这两天,北京的3家爆肚冯分店仍正常营业,业务并未受影响。冯老的家人说,振兴北京小吃是老人一生的愿望,直到去世前,老人仍在记挂着小吃。这让家人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冯老的大儿子冯秋生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老人做小吃,从那时候起,老人就教育他们做小吃要用心,规矩做人,规矩做生意,老人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怠慢。冯老的二儿子冯伏生说,虽然老人已经去世了,但到了他们这代人这里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而冯老的孙子如今也已在干着爆肚冯的工作,“爷爷一直都在教我们这些后辈,我们也会努力去做好,把‘爆肚冯’的事业传承下去。”

爆肚冯曾中断30年

爆肚冯这门手艺的起源,要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山东人冯天杰自临清来京,在东安门大街摆摊卖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外号“爆肚冯”。清光绪末年由第二代传人冯金河(冯天杰的侄子)继续经营爆肚。后经宫内当差的人推荐,“爆肚冯”成了清宫御膳房专用肚子的特供点。

后来,10岁的冯广聚就在父亲的爆肚摊上连学徒带帮工,1956年我国政府将个体经营产业全部归为国营后,高中毕业的冯广聚就进了工厂,成为了一名工人,冯家的手艺整整断了30年。直到1985年,趁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冯广聚携子冯秋生、冯伏生、冯云亭在前门外廊房二条24号又恢复了“爆肚冯”老字号。

如今“爆肚冯”的招牌已经成为北京城里著名的百年老字号,不仅注册成商标,还开了分店。

人物

冯广聚:老北京小吃的“主心骨”

12月29日,百年老字号“爆肚冯”第二代传人冯广聚逝世。这位82岁的老人,一生都在做着一件事:重振北京小吃。

提起“爆肚冯”,老北京人无人不晓。作为京城著名的小吃,“爆肚冯”扬名于前门外门框胡同。民谚曰:“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门框胡同虽小,但名气可与京城几大繁华之地比肩,就是因为它的京味小吃深入民心。

“爆肚冯”祖上山东陵县,清光绪年间,冯广聚的祖父冯立山在北京后门桥创立“爆肚冯”,专营爆肚。之后,他的父亲冯金河接班,成为“爆肚冯”的第一代传人。到父亲这一代,“爆肚冯”已是名声在外。后门桥的旗人多,很多太监也住在那儿,就推荐他家给宫里送爆肚。后来,冯广聚的父亲将“爆肚冯”迁至前门外门框胡同,与当时爆肉马、烫面饺马等五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坊间誉为小六国饭店。

冯广聚从小生活在大栅栏,成为“爆肚冯”第二代传人,第三代掌门人。他制作的爆肚除采用传统制作方法外,还大胆创新,爆肚越来越受大家的好评,鲁迅、巴金、丁玲等都曾是门框胡同的常客。遗憾的是,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时“爆肚冯”的生意被迫中断,他也进了一家工厂。

本以为“爆肚冯”的手艺在他这一代会失传,没想到事情发生了转机。1985年,随着政策的好转,冯广聚与儿子在“爆肚冯”原址恢复了这家老字号。重张的第一天起便门庭若市,每天很多人排队来吃。

看着自家的生意一天天好起来,冯广聚心里开始惦记昔日同在门框胡同的老字号小吃。公私合营后,这些老字号都离开了门框胡同,很多人已经不知所踪。为了找到他们的后人,冯广聚每天骑着自行车打听下落。

冯广聚曾向北青报记者回忆,“爆肚冯”开业没多久,老北京小吃“羊头马”的后代马国义上门来捧场。冯广聚劝马国义把家里的老手艺拾掇起来,重新开一家“羊头马”。但马国义拒绝了,他还有工作,家里也没人做。

冯广聚并没有死心,足足劝了马家10年。1998年马国义提前退休,冯广聚又跑上门去做工作,告诉他们,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可不能丢。这次,马家动了心,但是没场地,冯广聚又帮着张罗门面,终于在这一年,“羊头马”开张了。

慢慢地,年糕钱、月盛斋、恩元居、豆腐脑白、德顺斋、奶酪魏、小肠陈、茶汤李、门框褡裢火烧的后人都一一被他找到。在冯广聚的撺掇下,门框胡同各家老字号小吃重新聚拢,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直到2006年门框胡同拆迁,以“爆肚冯”为首的众小吃又转到后海,继续这样的捆绑式经营,其间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有冯老爷子在,大家的心里就有了主心骨,老北京小吃也才得以延续下去。冯广聚曾说过,这辈子,他做过的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重振了老北京小吃。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