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梦实现 京城畅饮丹江水

来源:郑州晚报
2014-12-29 09:30:45
分享

南水北调梦实现 京城畅饮丹江水

  市民现场品尝

南水北调梦实现 京城畅饮丹江水

  南水北调梦实现

京城畅饮丹江水

核心提示

1952年10月,在郑州邙山,毛泽东凝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沉吟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12年建设, 12月27日上午,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历经半月水程、跋涉上千公里后抵达北京团城湖明渠,清澈的江水从闸门中倾泻而出,打着旋儿涌向颐和园团城湖。斗转星移,岁月更迭。从1952年提出“借水”设想,到62年后梦想成真,伟人的构思终于成为现实,而北京这座缺水的城市,也终于被南来之水解了燃眉之急。同时,“不能渴了北京人”一句朴实的话,也让首都人民记住了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北京报道

南水“涌进”北京城

12月27日上午,北京晴冷。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终点—团城湖畔,围满了等待“南水”进京的人们。众多北京市民与媒体一起在这里等待见证南水北调中线全线贯通这个历史时刻。

团城湖,数十年来一直是北京市人民的“大水缸”,是北京水源和供水的重要枢纽,北京城区约65%的居民都在饮用团城湖的水。它既是南水北调中线终点,同时也连通着密云水库这一重要水源地。两大水源在此汇集合一,既可将江水配送至各水厂,也可在此将江水反向补充密云水库。“水来了!”人群里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人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团城湖畔的明渠渠首,照相机镜头纷纷对准了闸门和清泉。

在人们期待的眼光中,跋涉了1000余公里的丹江水在北京地下涵洞潜行80公里后,终于从团城湖明渠渠首露出了真容。

水从涵洞刚出来的时候,水流并不算大,逐渐淹没明渠里的薄冰。流了15分钟后,在人群的欢呼声中,水流越来越大,并能清晰地听到水流的哗哗声。流水逐渐冲散了明渠里的冰盖,浮冰打着旋儿一路跟着水流往团城湖而去。

半月以前,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陶岔渠首闸门缓缓升起,清澈的丹江水喷涌而出。浩浩江水连日来一路北上,穿黄河、跨铁道、钻涵洞,跨越了1000多座桥梁、200多条河流,从秀美的山岭到达广阔的华北平原,经过近半个月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了终点站团城湖。一条纵贯南北、蜿蜒千里的碧水长廊自此正式贯通。

伴着哗啦啦的水声,“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仪式”在团城湖畔同时举行。“南水北调工程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南水’到达北京,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实现通水目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说。

据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将为北京送水10.5亿立方米,相当于1/6条黄河的水量。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可增加50多立方米,若以10升桶装水计算,每人每年可以多喝5000桶水,有效缓解了北京紧张的缺水局面。

“这水跟矿泉水似的”

“甘甜,可口,没有怪味儿!这水跟矿泉水似的!”

在团城湖畔“南水北调通水”活动现场的桌子上,有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取来的水,烧开了供大家试喝品尝,得到市民的交口称赞。

“很久以前,北京城的水质也还可以,但慢慢的味道就变了。现在大家基本都喝纯净水,自来水那味儿,咳……南水北调通水了,以后在北京也能喝着这么甜的水了,都不用买纯净水喝啦!”北京市民赵先生说。

源源不断涌进团城湖明渠的水,清澈透明,连渠底的石子也清晰可见。“这水奔袭了1000多公里还如此清澈,看上去就觉得甘洌可口!”

对于涌进北京的江水水质,网络上曾有人质疑污染严重,“到达北京已经不能喝了”。

北京市环保局水和生态环境管理处处长韩永岐表示,从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来到北京的南水都能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标准。而环保部提供的数据也显示,从上游丹江口出水、流入到河南河北的水,也都符合地表水二类标准。

事实上,北京56万城南居民已在两周前就开始“尝鲜”试通水时的长江水,水质正常,未见污染。

“感谢河南人民的奉献”

“北京太缺水了,我们盼了好多年的丹江水终于到了北京,现在我们也能喝上甘甜可口的好水了!高兴,激动,心情一言难尽!”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假日风情小区的郑先生一早特地赶过来观看通水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说,在他小时候北京城有很多河流,水质也很好,他经常与小伙伴一起下河摸鱼捉虾。但如今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已经干涸,北京人喝水成了大事,喝上水质甘甜的江水更是梦寐以求的愿望。

为了这一江清水向北流,沿途数省尤其是河南做出了巨大奉献。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也是工程主要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更是河南唯一的移民迁出县。淅川移民搬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历时半个世纪,先后动迁40万人,是中国水利移民第一县。

“不能渴北京人。”91岁的淅川盛湾镇姚营村的老人这句让人听后五味杂陈的话语,代表着河南人民对北方缺水地区的人民最朴实、最真挚的情谊,也让这道来之不易的清流弥加珍贵。

“干了一辈子的南水北调,我知道北京喝上这口好水真的不容易。俗话说,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特别感谢河南人民的奉献和牺牲,尤其是那些因此而搬离故土的移民。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北京百姓也喝不到这样的水。每一滴水,都凝聚着豫京两地人们的情谊,我们会倍感珍惜,善待这来之不易的清泉,珍惜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们对我们的情谊。”北京市城市规划院主任工程师张卫红说。

目前,北京与河南水源地正在开展许多对口支援的项目。据北京市支援合作办公室调研员杨兆科透露,2014年至2020年间,北京每年将支援河南两省2.5亿元人民币,用以“保水质、惠民生、促转型”。

水多了也不会“任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人口仅400万,如今已经增至2100多万,仅居民用水就增长了9倍之多。过去10多年间,北京以年均21亿方的水资源量,维持着36亿方的用水需求。

为了弥补这供水缺口,北京多年来严重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北京水务局的数字显示,与1998年相比,地下水储量减少了65亿立方米,每年地下水位下降近1米。

南水北调对北京永续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南水北调来水后,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地下水的开采,让地下水休养生息,利用天然降雨慢慢恢复地下水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适当用南水北调过来的水补充一下。”

在通水仪式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千里调水,来之不易。北京将满怀感恩之情,用好、管好宝贵的“南来之水”,全社会仍需“拧紧水龙头”,全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优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全社会珍惜节约用好每一滴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