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中国领导人翻译团队:平均31岁 女干部占7成

来源:国际先驱网
2014-12-24 14:24:19
分享

国际先驱网12月24日报道 “咦,孙宁哪去了?”11月中旬布里斯班G20峰会期间,王燕老师打开电视,她发现跟在习主席身边的翻译换了一个人,不再是北京APEC时的高翻孙宁。

这个疑问直到近日才有了答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从外交部获悉,曾在“两会”记者会上一鸣惊人的翻译孙宁,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负荷而在G20会程期间晕倒,摔破缝了好些针,从而错过了再次“出镜”的机会。

“这两年,中国领导人的出访行程更加密集,翻译室的人员可不忙飞了吗?”王燕说。外交学院的学生几乎占据了外交部翻译室的“半壁江山”。作为外交学院著名的高翻老师,王燕曾经教过他们中的大多数。“忙归忙,(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这份工作也是种荣幸啊。”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王燕自豪地说道。据记者了解,孙宁受伤后,还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一位资深外交官不禁感慨“外交队伍的孩子很可爱”。

外交部翻译室,是负责中国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翻译工作的骨干力量。这里集结了英、法两个语种的高翻人才,大约七八十人。翻译室副主任许晖曾向外界透露,这支中国领导人“高翻”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女干部占全体人数70%。

学生时代就是“明星”

包括孙宁在内的少数男性翻译便成了“万花丛中一点绿”。近两年,孙宁频繁出现在国家最高领导人身边,被一些媒体誉为“翻译一哥”。

1981年出生的孙宁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大多数外交部高翻相似,孙宁曾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获得者。当年,同时带队参加演讲比赛的王燕老师就对这个表达能力出众的小伙子印象深刻。

“后来我看了他担任领导人高翻的一些片段。他确实很优秀,翻译得很准确。”王燕说。

孙宁的高中老师曾向媒体介绍,孙宁“中英文都好,很有文采”。他17岁时就曾帮助老师审校英语书,获得过中澳英语能力竞赛两次特等奖。

从学生时代即是“明星”,这也是几乎所有外交部“高翻”的相同履历。

据王燕介绍,她的学生中,例如被誉为时任总理温家宝“首席翻译”的张璐,以及在去年“两会”上走红、长相酷似明星赵薇的张京,都是在上学时就成了佼佼者。这不仅是指她们在各类英语比赛、翻译大赛中成绩优异,更包括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如遇事不慌乱、淡定,知识面丰富,气质娴雅等。

“高翻的工作不是光英语好就可以的。”王燕补充道,譬如曾为时任总理朱镕基担任“两会”翻译的朱彤,在校成绩处于中上等,“不是最好的”,但外交学院老师发现,朱彤讲话简短干练、不啰嗦、咬字清楚,谈吐“令人舒适”,具备成为高翻的潜力。

“外交部选拔高翻主要看重三点。”王燕介绍说,“一是踏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语言能力;二是熟悉外交、外事业务;三是综合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帅哥美女只是凑巧”

从1998年到现在,外交部给“两会”记者会作翻译的6位女翻译中,有4位来自外交学院。这与外交学院本身的校园氛围不无关系,学生们经常可以在类似中非领导人论坛等大型多边外交场合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

但是要成为领导人高翻,从朱彤到张璐、张京,外貌是不是也很重要?对此,王燕表示,“出色的高翻不一定是帅哥美女”,只不过近年来学院培养的高翻人才本身外形条件也比较出色,加之媒体的放大,因此受到外界追捧。

“我觉得,我的师姐张京比赵薇更好看。”张京的一名师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曾在一次翻译活动中见证张京的实力,“她反应特别快,用词也特别精准。”据他介绍,张京私下里并非记者会镜头前的“高冷”形象,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对师弟师妹就是一个“耐心的大姐姐”。

张京去年“两会”时一举成名。不过作为老师,王燕更注重聆听学生们在总理记者会和外长记者会时的现场表现。“你会发现,包括张京、孙宁在内,不管被译者语速如何、表达如何,他们都能用平稳的、不紧不快的语速进行翻译,音量也基本上前后一致。”王燕说,这,就是高翻的基本功。

据著名翻译家、上世纪80年代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过家鼎介绍,每年进入翻译室的新成员首先要参加近一年的“魔鬼训练”,期间将每天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的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适用于这里。

即使在看似风光的全国“两会”记者会舞台,一位现场翻译者的成功都是用无数辛劳换来的。

首先是个人的积累。翻译张璐曾透露,2010年为时任总理温家宝翻译时,她提前收集学习了温家宝2003年—2009年答记者问的视频等资料,整理了温家宝以前在讲话中所说过的所有古诗词和成语。

其次还有团队协作。据王燕介绍,每逢“两会”,翻译室会提前一个月进入“战斗准备”,所有人献计献策,有哪些特殊词汇?如何翻译准确?上会前还要进行模拟演练等。

“他们都是性格活泼的人”

迄今为止,“两会”成了翻译室“明星”集中曝光的平台。这不仅是因为高翻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全面展示,更因为,“两会”是高翻们少数的、亮相镜头前的重要场合。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组领导人高翻在工作中的照片:眼见着两位领导人相谈甚欢。高翻呢?原来在镜头之外、另一张照片上,两位翻译正疾步赶上,当避开媒体镜头后,翻译们才到达领导人身边。

“领导人高翻的职责是什么?需要的时候在身边,不需要的时候看不见。尤其不能跟领导人‘抢镜头’。”王燕表示。据她介绍,当遇到直播画面时,翻译跟领导人之间需要保持在“既不会被拍摄到,也能听到领导人说话声音、并让领导人听见翻译”的适当距离上。

“现在,我们业界也有讨论,以后‘两会’记者会要不要现场翻译,是不是改为同声传译更节省时间?”王燕介绍说。

正因为职业要求使然,翻译室的高翻们普遍在生活中也非常低调。他们被曝光的生活照片很少,主动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而因为中国领导人近年来频繁“走出去”,他们便跟随着成为“空中飞人”。据一位外交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高翻们即使在北京时,也大多忙于准备各种外事活动,很少着家。

王燕也透露说,比如她的学生张京,如今担任主席夫人彭丽媛的翻译,她自己也难得见张京一面。

不过12月17日,张京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在外交一线的工作经历、心得体会。这也是外交学院的传统:12月10日,外交部法文高翻钱宴青也曾回学校举办讲座。

“他们都是性格活泼的人,讲得生动有趣。”王燕还记得,翻译张璐前几年回校演讲时,台下笑声一片。“他们都不是死读书的人。死板成不了高翻。”

同样的错误绝不会犯第二遍

每次在分享经历的场合下,王燕的学生们也往往拿自己曾闹出的笑话提示师弟师妹们。

“(错误)太多了,他们哪能没有犯错的时候呢?”王燕回忆道。一次,翻译戴庆利举例称,自己当着一位汽车行业高管的面,把汽车“排气量”翻译成了“排放废气的容量”,后来被现场纠正。

“但高翻的特点就是,同样的错误绝不会犯第二遍。”王燕说。

她认为,正是源于翻译室高强度的工作、严谨的工作要求,高翻们在此得到锻炼后,往往也能在未来适应外交部其他业务司的工作。另有学者认为,给领导人做过翻译后,往往自身也会得到赏识,容易成为被提拔的对象。

从外交部翻译室走出去的高级官员不在少数。比如现任国务委员杨洁篪、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等。

不过,坊间一度有过关于“翻译官适不适合成为高级外交官”的争议。对此,王燕表示,外交部高翻们已经多元化发展了。外交部让高翻们年轻时就去其他业务司锻炼,熟练外交业务。比如现任翻译室主任张建敏,2009年就被派驻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曾经的“两会”翻译戴庆利,如今已经成为了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国际先驱网)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