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关街道的治理之道:居民自己做“管家”

作者:孙任鹏 来源:千龙网
2014-12-19 14:51:09
分享

小关街道下辖的多属老旧社区,产权单位多、社区大、人口多,又没有物业,产生了很多管理上的难题。2009年起,小关街道办事处便采取缩小管理单位的方法,建立起一套单元化管理机制。

单元化管理机制的核心是居民自治。小关街道将辖区各老旧小区细划为56个单元格,即居民自治组。每个居民自治组再细划分为楼及楼门栋。通过群众推荐、社区考察、岗前培训等程序产生居民组组长、楼长和楼门长。把计划生育、矛盾调处、公共卫生等社区管理事务层层分解到责任人,将管理与服务直接延伸到户,形成“社区—居民自治组—楼—楼门栋”的四级管理服务架构。经过几年时间的验证,这种单元化管理的方法,让小关街道多个没有物业、曾经脏乱不堪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京煤家园实行单元化管理后,大院里的土路变成了,还设置了可休息的桌椅。小关街道供图

变化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桂华是京煤集团的老员工,20多年前,她搬到小关街道惠新里社区的京煤家园。京煤家园是一座独栋小高层,共20层,一层8户,楼里共158户居民,其中多数是京煤集团退休人员。

陈桂华清楚地记得,没实施单元化管理时这里的样子:院子里全是土路,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泞不堪,要垫好几块砖头才能走出院子;露天的车棚隔段时间就会丢辆自行车;楼道里的灯只要一坏,十天半拉月也没人修。晚上躺在床上就能听见激昂的歌声和咚咚的脚步声。为啥这么大声?楼道太黑,给自己壮胆儿呗!找居委会?这栋楼的产权属于京煤集团。找京煤集团?坐几个小时的车到远郊总部,一时半会儿还没办法解决。

“后来街道给我们出了个主意:成立居民自治组,用专业的话说就是单元化管理。这些年的变化,我嘴上说你可能感触不深,那我就带你去亲眼看看吧!”千龙网记者跟随陈桂华来到京煤家园,土路、露天车棚已不见了影踪。

千龙网记者看到,大院四周由铁栅栏围着,院里都铺上了地砖。临近院门的地方有一个供居民休息的小凉棚。一些枯黄的藤蔓攀爬在凉棚上,在风中来回摆动。尽管冬日寂寥,但仍不难想象,夏天的这里是怎样一番绿意盎然的景象。

在院门的前面,是一个封闭式的自行车棚。车棚里被分成自行车区、电动车区和摩托车区,车棚门口有一个独立空间,这是值班老大爷的休息室。院子里其余的空间则被划出一些车位,车主每个月交100元的停车费,这钱就是居民自治组的公共资金。公共设施安装、维修全都靠它。门禁旁边的墙上贴着几张展板,上面写着《邻里相处六宜六忌》《家庭美德》等内容。进入楼内,就可以看到一块小白板,这是楼内住户挂号信、快递领取通知的专用板。电梯入口处还贴着热力公司、社区民警的电话,电梯对面则是叮嘱住户水电气关好的温馨提示。每层楼道里都安装了声控灯。另外,为了守护好这个院子里居民的安全,居民自治组还安装了27个摄像头,车棚、楼道内也全部覆盖。买摄像头的钱就出自于公共资金,而且每笔帐都有详细的记录,并在楼道内的白板上公布。

京煤家园和其它自治组的结构一样,经过民主推荐产生的自治组组长就是最大的管事儿人。自治组组长下面是每一个楼层选举产生的一名层长(多单元的楼选举产生楼门长)。居民组如有重大决定,都必须经过自治组全体成员同意。

北京小关街道的治理之道:居民自己做“管家”

  小关东街社区10号院的“简易菜摊”直接与菜农对接,品种多、价格低。千龙网记者 孙任鹏 摄

服务

小事不过夜 大事不过月

在京煤家园居民自治组为文教活动室购买图书的时候,小关东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梁靓则在做今年11个居民组的总结。小关东街社区与京煤家园几乎是同一时间实施的单元化管理。尽管各个居民组的人员构成、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但居民的反响都是一样的好。

“社区这么大,人口又多,难免有我们居委会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而他们却是我们的千手千眼,是我们‘触角’的延伸。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更了解居民的需求,更好的为居民解决困难。”梁靓所说的“他们”,就是小关街道单元化管理中最小又最大的“官”——居民组长。说他们小,是因为他们实在“不是个官”,手里没权力、没资金,有的只是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说他们大,是因为在居民眼中,他们是撑在自己头上的一把伞,可以遮风挡雨。一些居民这样评价他们,“他们没权,但他们却是信息上传下达的使者,是居民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的纽带;他们没钱,但却可以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居民办好事,解难事。”

2012年,一直困扰着小关东街社区10号院居民的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得到了解决。10号院是老旧小区,老年人居多。以前买菜需要绕一个大远,走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菜市场,十分不方便。楼长和单元门长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将此问题反映给居民组组长,居民组组长又找到社区居委会,寻求解决办法。

何不来个农社对接?这样居民可以就近买到新鲜又便宜的蔬菜了!社区居委会的这个提议得到了自治组的赞同。于是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组组长进行了实地考察,确保菜农的真实性和信誉后,与菜农们签订了合作协议:隔天来社区卖一次菜。

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是隔天卖菜,居民们一次要买很多,夏天很容易坏。居民组长再次找到社区居委会:能不能盖一个简易房,让菜农们天天来卖菜。经过居委会与菜农们的一番商谈后,终于得以实现。如今,10号院的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

“不管什么样的问题,居民组的成员们从未糊弄、拖延过。我给总结了一下,小事儿一天能解决,大事儿也用不了一个月就解决了。基本可以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月’。”10号院的王大爷这样评价居民组的工作。

成效

平均每年为民办实事60余件

自行车换大米解决了小关北里45号院常年堆积的废旧自行车问题;10号院重新铺设了二号楼和五号楼前的人行道,让过去杂草丛生、遍地狗屎的土路变成干干净净的砖路;居民楼与世纪兴源大厦的错时停车解决了居民和公司员工停车难的问题……小关街道得益于单元化的精细管理,从今年年初至今就为居民办实事57件。

小关东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梁靓说:“社区是直接与居民打交道的部门,工作人员少,事务多,管理与服务往往力不从心。但自从实施了单元化管理,成立了居民组后,我们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特别通畅,很多问题都能尽快的解决。如果居民反映的问题比较大,我们解决不了,那么我们社区会找到街道办事处,让街道来解决。单元化管理不仅居民说好,我们社区也特别满意。”

千龙网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实施单元化管理以来,小关街道各“单元格”共为辖区居民办实事300件,平均每年60余件。对城镇低保准确率和弱势群体关爱率均达100%。此外,还新建了10个文体组织,使小关街道的文体组织达到28个,丰富了老旧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小关街道负责此项工作的社区办科长陈春旗这样评价单元化管理:“居民身边无小事,任何事我们都要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希望通过建立单元化管理的机制,最终达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而实现居民自治的目标。”

记者手记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干净整洁、鸟语花香。物业作为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链条,以“管家”的身份担负起了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称职的物业为社区这个“大家”提供贴心的服务时,很多人会觉得理所应当。然而,北京没有物业公司充当“管家”的老旧小区不在少数,居住在此的居民又该如何才能将自己居住的家园变得干净舒适呢?朝阳区小关街道的单元化管理模式,或许为此类老旧小区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范本。

采访中记者发现,单元化管理模式的最大贡献者并不是公务员,更不是社区工作者,而是来自社区内的刚刚退休的甘于奉献的居民,他们扮演了“居民组组长”、“楼长”和“楼门长”的角色。

社区的工作内容繁多而又琐碎,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这些甘于付出的50后、60后老年志愿者舍弃了轻松的晚年生活,每天为别社区居民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操心,就“图大家过个好日子”。(文/千龙网记者孙任鹏)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