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公布“少共国际师”的历史片段

来源:中国日报
2011-09-14 20:52:03
分享

鲜为人知的“少共国际师”历史,在成立时间、兵员数量、誓师出征、授旗人、师领导更替、编制沿革等方面常有被误记、误解现象。近日,总政办公厅编研室在对大量权威档案史料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撰文,为读者介绍“少共国际师”那段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以下为,编者研究概要。

一 苏区扩红如火如荼

中国工农红军在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后,蒋介石重新调集重兵准备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总部收到各方面的情报表明,即将到来的第五次“围剿”规模和兵力将远远大于前4次。“紧急动员起来,保卫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捍卫胜利果实”成为当时工农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中心战斗口号。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于1933年2月初作出决定:“为完成少先队是红军后备军的伟大任务,决定在二月底前,征调300名模范队员,加入工农红军模范团。”“五一”前,从湘赣边到闽浙赣,从赣粤边到中央区域腹地各县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参军,以及模范少先队、赤卫军整排、整连、整营、整团武装上前线的动人景象。

5月中旬,在江西宜黄县西南红军总部驻地举行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时任总政治部青年部长的萧华请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及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会议。会后,根据周恩来政委的建议,红军总政治部当即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5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简称“少共中央局”)正式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号召:“须要更快的完成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决定“由江西征调四千,福建征调两千,闽赣征调二千,到今年‘八一’节为止,完成‘少共国际师’”。

23日,少共中央局发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抽调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队员组成3个军区少年先锋团。24日,少共中央局致函朱德、周恩来、王稼祥,“提议将‘少共国际师’编作第一军团1师,要求准备指导员干部来帮助训练,……为着完成创造铁的红军一百万而斗争”。6月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强调必须执行中央局2月8日紧急决议中提出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和“动员所有模范营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提出要通过“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彻底实行优待红军条例”“加紧政治动员”“采用突击方式以扩大红军”“有计划的领导和动员赤少模范队整个组织加入红军”等措施,完成“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

6月下旬,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在瑞金召开有江西、福建、湘赣、粤赣等省和边区少先队队长出席的联席会议。朱德总司令亲临讲话,号召团和少先队的干部、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军,用武装上前线的实际行动,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6月30日,中革军委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以实际行动在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前如期完成了扩红任务。

为迎接即将加入红军部队的“少共国际师”,6月初,红一方面军部队整编时,在所属5军团专门增编了第15师。

二 授旗典礼庄严威武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今宁都县)西北郊跑马坊举行授旗典礼。这天拂晓,一面面红旗迎风飘扬,壮丽无比,总共有八九千名战士身着红军军服,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参加“少共国际师”授旗典礼。随着阅兵总指挥、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一声“立正”口令,军委会的代表、中少共省委的代表、师长、政委等整整齐齐慢步从新战士面前通过。阅兵后,阅兵员登台进行授旗典礼,军委会代表王盛华致词,并宣布将“少共国际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军团第××师(即5军团第15师——作者注),但人们一直习惯称“少共国际师”。接着,在江西军区政委李富春、少共江西、福建省委代表致词后,军委会向大家介绍了师长陈光、政委冯文彬,政治部主任罗华明。至此,“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全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组建时所编设的第58、第59、第 60团不久分别改为第43、第44、第45团。随后,部队立即投入了军政训练。

8月15日,朱德、周恩来下达红一方面军部队重新区分行动任务的命令,第15师(即“少共国际师”)担负的任务为总预备队。

“少共国际师”成立不到一个月的一天,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命令当时正在前线的青年部长、年仅17岁的萧华迅速返回总部谈话,征询拟调他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的想法。起初萧华担心自己太年轻,怕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会有负于党的重托,周恩来听了他的顾虑后朗声笑道:“正因为你年轻,才叫你去嘛。年轻的干部带年轻的兵,部队更有朝气。只要认真学习,经过斗争的磨炼,就会逐步走向成熟。”

9月4日,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周恩来、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向军委正式呈报请示:“拟调萧华任十五师政委。”军委研究同意后,红一方面军五军团政治委员朱瑞、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于11月6日签署命令,任命萧华为第15师政治委员,“少共国际师”首任政委冯文彬改任政治部主任,“少共国际师”首任政治部主任罗华明出任15师第45团政治委员。由此,萧华在成为“少共国际师”第二任政委的同时,也创下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师政委的记录。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初,陈光、冯文彬刚刚20岁出头,干部战士平均年龄18岁,很多只有十四五岁,一些人入伍时还没有枪高。全师党团员占70%,是一支真正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同时也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部队。

三 铁拳初试名扬苏区

“少共国际师”于1933年9月3日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周恩来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誓师动员后,部队立即开赴广昌继续开展政治军事训练。在一个多月里,“少共国际师”对军纪、革命理想、军人知识、射击、刺杀、投弹等课目进行了认真训练,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初只是用土枪和梭镖进行训练。后来,三军团打下福建沙县,全歼敌人一个师,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上级决定拨给“少共国际师”一批。“少共国际师”立即派出一个团到前线搬运武器,就这样很快把自己装备了起来。

广昌训练刚告结束,蒋介石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即布置就绪,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少共国际师”官兵奉命开赴黎川前线,配合红三、红五军团在东方战线投入战斗,抗击敌人。在闽北拿口“少共国际师”打了第一仗,歼敌500余名。初次参战即打了胜仗,指战员们扬眉吐气,部队士气高昂。朱德、周恩来和杨尚昆专门致电祝贺,称赞他们这次战斗是“铁拳初试”,勉励大家在胜利中要更加百倍地提高军事技术,以迎接更加艰巨的战斗,争取更大的光荣。

11月,陈光与吴高群对调工作,陈光任红2师师长,吴高群任“少共国际师”师长。12月12日,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国民党第三路军以3个师的兵力发动了进攻。“少共国际师”和红3师一部从左翼钳击敌人。萧华和师长吴高群冒着敌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挥。傍晚,战斗将要结束时,吴高群正在指挥所旁的一棵大树下观察敌情,忽然一颗炸弹在附近爆炸,不幸于24日20时牺牲,年仅23岁。

吴高群殉职后,原红七军团参谋长曹里怀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1934年4月8日,广昌战役开战前夕,原红九军团第34师师长、在第四次反 “围剿”中身先士卒,负重伤失去左臂的“独臂将军”彭绍辉成为“少共国际师”第4任师长,曹里怀任红五军团参谋长。5月,“少共国际师”由红五军团调归红一军团建制。

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期间,“少共国际师”担负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任务,在石城保卫战中打得英勇壮烈,损失很大,原八九千人的 “少共国际师”到这时只剩下5000余人。为此,根据地各县党和共青团又陆续为该师输送了2000多名新战士。蒋介石调动30万大军在湘江两岸布下围堵红军的第4道封锁线。11月底,“少共国际师”奉命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敌人4个团的追击,掩护主力渡过湘江。他们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敌人,另以两个团和尾追的敌人死打硬拼,保卫湘江界首渡口。敌人沿湘桂公路猛攻,“少共国际师”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于是全师赶快收缩兵力,跑步渡河。彭绍辉和萧华率领主力渡河以后,发现还有一个团没有过来,而敌人已逼近渡口,根据军团部的命令,不容回头接应。当他们翻越了大王山到达油榨坪集结时,这个团竟神奇地出现在面前。原来,他们被敌人切断后,从层层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奋勇抢渡湘江,甩开了敌人的尾追,并连夜强行军赶上了师主力。湘江战役中,面对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少共国际师”拼死实现了战略意图,但伤亡严重,仅剩2700余人。

四 辉煌战绩永垂青史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恢复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月9日,中央红军转移到云南扎西。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中央红军战斗人员锐减,尽管各军团、师、团、营、连的番号依然存在,但有的军团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师,有的师的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团,有的连队才几十个人。为了提高部队机动作战能力,中革军委决定在组织上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精简机关,充实战斗部队。2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署《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全军进行整编。“少共国际师”在彭绍辉和萧华的带领下,长征中虽成功地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战略意图,但由于一路下来伤亡严重,部队整编时被编入红1、红2师,番号就此撤销。至此,“少共国际师”成为历史名词。

随着部队整编工作的展开,军委对“少共国际师”领导也及时作出了调整。据《彭绍辉日记》和相关史料记载:1月18日,师长彭绍辉调至红一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科长,政委萧华调至红一军团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冯文彬调至红一军团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兼巡视团主任。“少共国际师”的撤编等善后工作则由末任政委罗华明负责。之后,他调至红五军团任破坏部部长。

“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编,虽仅存532天,但他们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为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彪炳青史的辉煌战绩。这支队伍为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开国上将萧华、彭绍辉,中将曹里怀、陈正湘和江拥辉等13名少将。在新中国成立后,既有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也有担任中央国家部委或军队各级领导的,他们不但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也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新的伟大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胡永启 通讯员 梁德武) 编辑:于姝楠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