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故居价值三百余万元遗产被盗 “御用记者”和前管家涉嫌盗窃法庭受审

来源:中国日报北京版
2011-05-11 17:25:13
分享

季羡林故居价值三百余万元遗产被盗 “御用记者”和前管家涉嫌盗窃法庭受审
 
庭审现场

案发于2009年12月份的季羡林故居被盗一案,终于在时隔近1年半之后进入庭审程序。5月11日上午,北京一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王如和方咸如涉嫌犯盗窃罪一案。

上午10点20分,曾在季老的追悼会上突然露面,并掀起一场风波的“白衣女子”王如以及方咸如被法警带入法庭,看到有众多媒体前来,走在前面的王如挺胸、昂头、面露微笑,走路的姿势有如模特走在“T型”台上。但在开庭前,她还因为情绪激动而被法官安抚,而且其还拒绝在上庭时穿着刑事被告人在看守所穿的“橘红色号服”。

被告人王如(曾用名王茹)今年48岁,无业,陕西西安人。被告人方咸如,今年58岁,安徽人。据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方咸如在被告人王如唆使之下,于2009年12月15日晚上8点左右,采用破窗入室的方式进入海淀区北京大学朗润园13号公寓201号季羡林故居内,秘密窃取各种书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经鉴定价值3,339,195元)。后王如在得知被害人报案后,又伙同方咸如将所盗财物转移至他处藏匿。被告人王如、方咸如作案后被查获归案,被盗物品已追回并发还。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王如、方咸如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性质恶劣,情节、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庭审现场:案犯身份频起争议

这个自认为是季老秘书李玉洁干女儿的王如,对检方的起诉非常不满,并在庭审中情绪激动,多次受到审判长的警告。  

“谁说我是无业的?检察院说的身份与事实真相严重不符,虽然身份无关紧要,但是,这关乎我自己的尊严和名声,我必须向你们说明白。”刚一开庭,王如就情绪激动的大声说了起来了,她说:“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副教授,是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是季羡林基金会的秘书长助理,检察院怎么就得说我是无业人员?”

于是,公诉人开始从她的身份问题开始询问。据王如供述称,她是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后来在西安交通大学附中当教师,由于经常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文章、论文、散文、诗歌等,后来西安交大就把她调了过去,同时还把她推荐为某报驻西安记者站记者,后来被评为主任记者。由于业绩突出,西安交大把她评定为副教授,还给她分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

对于自己和季老的关系,王如供述称:“我的干妈李玉洁是跟了季老38年的秘书,由于这个关系,我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接近季老,同时我还是季老的御用记者。在2006年,我的干妈李玉洁病倒后,由我开始接替她的工作,担任季老基金会的秘书长助理,并且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但是,对于自己和李玉洁是何时确立干母女关系的,王如却不愿回答,并情绪激动的对公诉人说:“这属于我的个人隐私,你无权过问。”

自我辩解:砸窗而入是学季老

王如对于检方指控其涉嫌犯盗窃罪矢口否认,据她讲,季老基金会成立的宗旨就是“纵有家财万贯,也不留给家人,而是回报社会”。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全靠季老的收入,办公地点就是季老故居。即便季老在2002年因病住院期间,他还经常回来,而她就住在季老家里。事发当晚,她之所以让方咸如破窗而入,她向法庭解释说:“这是季老另辟蹊径的一种方式,是季老‘开启了这个门扇’,季老是个与众不同的大师,他的很多行为举止都是不同于常人的。在季老在世时,就有许多旁人不能理解的举动,破窗入室在她看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北京大学里的木工都知道,季老家每个月都要换次门窗。”而对于破窗而入后搬走季老的书籍一事,王如辩解说,当时她只是让小方(方咸如)进去搬自己的东西,但小方进去后发现满屋狼籍,季老上亿的资产不翼而飞,在小方与她电话沟通后,她出于安全起见,才让小方转移了剩余的财物。

王如还情绪激动的说:“我为了安全起见,为了保护季老的遗产,我用两天的时间,让方咸如和一名校工花两天时间,把屋内剩余的书籍等物品从季老的故居搬到了其他地方。出事以后,我就怀疑是季老的儿子季承拿走了遗产,可我当时没有想到季承会报案,因为我认为季承偷了季老价值上亿的东西,我才转移了两百万的东西,他报案的话不是把自己先曝露了吗?”于是,王如把季老的近5000册书籍和一些雕像转移了几个地方,直至被抓。  

辩护律师称:检方的起诉是瞎扯

记者在庭审前对王如以及方咸如的代理人进行了采访,双方的代理人均表示要做无罪辩护。

据王如的代理人说:“这纯粹是瞎扯,王如要是想偷东西,会等到季老过世吗?这些涉案的物品归属应该属于北京大学,王如的做法只不过是遵从季老的遗愿,替北大保护这些财产,免得使这些物品陷入所谓的‘遗产纷争’。再有,季老在医院住了多长时间,王如就在季老家住了多长时间,她要想偷,会不偷那些值钱的东西,专门偷那么几本书吗?王如和季老就像一家人一样。”除了否认王如的行为是盗窃,代理律师还对涉案物品的鉴定价值提出异议。据了解,作为一起普通的盗窃案,此案之所以侦办时间长达1年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涉案物品价值难以确认。涉案物品包括明版书籍,为了确认涉案物品的价值,北京市物价部门曾牵头,从北京市博物馆、拍卖行等单位聘请了4位有文物专长的专家,最终估价涉案物品价值为333万余元。

管家如是说:季老让我听王如的

1996年,方咸如进入北京大学打工,于2000年1月8日被派往季羡林家里做管家,主要负责老人日常生活及其家中的迎来送往、收发信件等事务性工作,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替老人家喂养猫。在方咸如的眼里,季老和儿子季承之间积怨重重,多年互不来往。被抓后,方咸如聘请的律师在去看守所会见他时,方咸如对律师说:“我是个打工的,季老在301医院住院期间,季老和李秘书多次吩咐让我凡事要听王如的话,那时候基金会装修好了,所以王如让我们往哪里搬,我就和蹬三轮车的校工往哪里搬。那些书我们一晚上搬了很多趟,最后这些东西搬到54号楼客厅走廊后,王如又将这些东西拉到什么地方我就不知道了。我一本书也没拿,怎么能说我盗窃季老的东西呢?”

季老儿子:父亲遗产没有纠纷

尽管和父亲有多年恩怨,但退休前系中科院高级工程师的季承作为法定继承人,无疑拥有对季老遗产的处置权。

季承今天并没有前来旁听,由于涉案物品已全部追回,并发还给他,因此季承并未向两名被告人提出民事索赔。季承表示,他早就期待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但他不会出庭,只会委托朋友前来旁听。据季承透露,在审查中,王如和方咸如就不配合警方工作,还试图用“遗产纠纷”混淆视听。王如还提供了季老的亲笔写的纸条,显示他们是在得到季老的允许后,才进入季老的故居。而警方最终认为,纸条和这起盗窃案无关。

另据季承介绍,季老的遗产只有两个继承人,如何处置这些遗产,将在他和另一继承人商议后做最后决定。季承声称,除这些书籍外,北京大学还保管着季老的一些书籍,他已经多次向北大索要,目前仍在交涉中。如果顺利要回遗产,季承打算成立一个基金会,并准备把部分遗物捐献、借用给位于咸阳、临清的季羡林纪念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