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摇号新问题:中签者不买车 买车者不中签

作者:李谦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2011-02-12 13:55:03
分享

继首批18万申请者之后,北京申请参与摇号购车的大军又增加了近12万人。刨去第一批1万7千6百名中签者,本月26号,参与第二轮个人小客车配置指标公开摇号的人数将累积到30多万人,中签比将由上次的10.6∶1变为接近17.4∶1,中签越来越难。

在数以十万计“望号兴叹”的人群里,从事会展工作的袁小姐一家无疑是让很多人眼红、羡慕的。为了给姨夫买辆车,袁小姐全家有驾驶执照的5口人一起上阵,5人参加摇号,3人中标,算起来,袁小姐家的中签概率达到了1.7:1,高出北京市平均概率10.6:1的6倍。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成为幸运之家的同时,各种问题、烦恼也随之而来。

1月26日,首轮公开摇号的当天下午,袁小姐就成为公司里的“明星”。一家5口人参加摇号,3人中标,这样的运气,让全家人兴奋了足有一个星期!

袁小姐:当时都比较兴奋,大概兴奋了一个星期左右吧。不管怎么样,买不买车,都觉得自己比较幸运。中签的是我、还有我三姨和我姨夫。因为我姨夫他自己要买嘛,他车型什么的都选好了,早就订了。

记者:您想到了吗?您出了这个主意后会有这么多人中?

朱先生:没想到, 感到挺惊讶的。

记者:那另外两个指标不想买车,不就浪费了吗?

朱先生:浪费就浪费吧,首先把我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当朱先生还沉浸在中签的兴奋中时,很快,他不在意的那两个名额,却开始让他身边的朋友、同事动了心:我们同事都有摇的,都没摇上,但是他们都挺羡慕。他们就说不行,你们家亲戚给我们买,我说不行,因为还要面临很多事,等于新车还得报废,按报废的指标那边才能重新购,很麻烦的。

记者采访发现,北京实行购车新政后,的确有人想办法钻政策空子。比如,买卖购车指标,车其实并不在实际购车者的“名下”。人们把卖购车指标的人,称作“背车族”。尽管朱先生断然拒绝当“背车族”,但余下的两个指标对他来说,的确多余。在最初的兴奋之后,全家人也觉得让这2个指标作废有些可惜。

记者在采访时还发现,其实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很多参加摇号的人其实并不确定自己肯定会买车:

李女士:摇中不摇中都无所谓,因为我公司离家特别近,就是撞运的那种,能撞上我就考虑买,撞不上过两三年也无所谓。

记者:您不会摇中了放弃掉,浪费吧?

李女士:我不敢说,不知道。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制度设计只设计了权力,没有设计责任。一个人他可能凑热闹,也顺便申请一个,甚至有些都出现违规了,想先弄一个号然后再转卖,转卖这个号受到很大的制约,是不能改变名称,但是有的人说我不在乎名称,那我就能得到这辆车了,他从中可以牟利,更是违规行为了。所以按目前这个制度设计来看,权力和责任现在不对称,严重不对称。我认为呢它还得慢慢完善。比如说,一旦摇中不买了,5年内不许再买了。

北京市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贾元华教授提出了他的建议:加大汽车租赁,你的交通出行是不是一定要有个性化的方式,如果一定要有个性化的方式是不是通过个人买车来解决还是租赁,即便有个性化需求,你是不是临时的,你不是常态的,如果你是临时的建议你去租车,而且我们建议政府能加大汽车租赁业的扶持,把汽车租赁的价格降下来提供更多的汽车租赁。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记者 李谦) 编辑:杨鑫 许银娟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