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话剧院:我和百老汇有个约会

来源:中国日报北京版
2010-11-12 09:19:16
分享

国家话剧院:我和百老汇有个约会

国家话剧院:我和百老汇有个约会

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孱弱的灯光下,十数张黑椅子错落摆开,北外英文戏剧社的学生演员们个个正襟危坐。本是少年模样,谈吐及拂手间却刻意张扬出老态。说是戏剧演出,却不见演员多走动,椅子的阵型换了又换,人只是跟着变换位置。念的也不是耳熟能详的中文,而是英语,在国话古朴老旧的场景里显出背道而驰的美感。

演员的念白时而显得生疏,抑扬和节奏的拿捏也不娴熟,然而却并不影响情绪表达。这场只带耳朵便可“观赏”的演出,是国话近期的创举,叫作“剧本朗读会”,由国话吴晓江导演执导,朗诵的是国话近期火热的现实主义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的英文版。

这样的称谓让人想起很多怀旧电影里的“诗社”,只不过这里的朗读多了几分生活气息,少了些晦涩。剧本朗读,根据专业的解释,是指在没有涉及剧情的布景、仅提供自然光的剧场中,由演员坐在椅子上将剧本朗读出来。其中,剧本中写明的演员动作等舞台提示将由一位“旁白演员”念出,其他剧中角色则会一直留在舞台上,仅依靠情绪化的台词进行演出。剧本朗读演出过程中将通过灯光代表人物的上下场,此外也会运用一些剧中的基本音效来烘托气氛。

《斗争》制作人刘铁刚说,朗诵会起初有两个用途,一是通过鉴别台词功底推介新人,二是用来温习舞台经典。

而这次朗诵会有些特别,像是专门用来给剧本“挑错”。话剧院邀请来许多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及中国文化部人员坐在台下,表演现场还与美国百老汇时代广场制作公司创始人Don连线,静候指正。而这一切都是为来年《斗争》在百老汇的首秀做准备。刘铁钢说,一旦成行,《斗争》将成为我国首部进军美国商业演出市场的话剧作品。因而一切都要做完全准备。关键要解决的是翻译问题。Don说部分台词不够口语化,有说教意味,在场嘉宾纷纷表示认同。在场的一位外国记者说情节跳跃太快,中国观众尚不能跟上,外国观众接受起来难度更大。也有人说剧本需要添加更多的历史背景,这样便于外国观众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挣扎。还有外国观众被剧中以小见大的家庭矛盾所震撼,惊呼《斗争》是部佳作。赞扬或指正,话剧院系数记下,用作日后考量,虔诚可见。为了配合英语念白,剧院甚至将考虑启用美国当地的华裔演员参演该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将这部现实主义佳作介绍到美国,让大洋彼岸依此一斑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

通过讲述一家三代在年关将至之际齐聚老宅所演绎的一出真实感人的悲欢离合,《斗争》以热情饱满的现实主义笔触描写了社会转型期中一家三代人的困惑与坚守。同时此剧也被称为“中国反腐第一剧”,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中国老百姓眼中的“家、国、天下”图景。自去年五月在北京首演以来,该剧以犀利的台词和别具一格的主旋律方式针砭时弊,直刺当下诸多社会问题,以“敢说敢做”的作风赢得许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拥趸。

来源:中国日报北京版 (记者 韩冰彬) 编辑:邓京荆

分享

推荐